喜悦人生爱情挽回

首页 挽救婚姻正文

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,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

admin 挽救婚姻 2022-03-05 18:46:53 277 0 抑郁症
  

文字|曾婷婷

2019年12月14日深夜,主持人张大大发了一条疑似抑郁症患者的微博:

“抑郁”这个词在我们身边出现的越来越频繁。2019年,从8月份娱乐圈热扎伊“重度抑郁焦虑”的自我曝光,到10月份因“抑郁”在娱乐圈引起轰动的韩星苏丽和古原爱的离开,再到主持人张大幅度发的帖子《不能被抑郁打败》,将自己的画像改成全黑,疑似患有抑郁症,这个词似乎从未从我们的视野中停止过。

令人惊讶的是,我们看到在张大为自我曝光抑郁症后,大众的反应却是一边倒,甚至质疑他是在炒作,对抑郁症大惊小怪。

张大大的抑郁症暂时还没有得到证实,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这个社会中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,而同样的事情是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压力。

因为成长环境、所受教育、外界影响、承受能力、表达方式等不同。你承受的压力就不一样了。如果你熬过来了,熬过来了你就放心了。如果你没有熬过来,你会被困在死胡同里,无法绕圈出去。

然而,抑郁往往会因为情绪调节不当而导致偏差。由此可见,人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有多重要?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9月29日的报告,抑郁症将成为未来致残的最大原因。

报告还提到:

心理问题导致全球12%的疾病,46%的疾病与抑郁症直接相关。目前,全球有3.5亿人患有抑郁症,中国有9000万人,平均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。

在中国,抑郁症的治疗率只有4%,还没有被当作疾病来治疗。也就是说,90%的抑郁症患者根本没有得到治疗,导致15%的患者直接走向了自杀的结局。

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珍贵和美好!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,怎么能被抑郁症打败呢?

抑郁症虽然不能完全治愈,但可以“缓解”和“防患于未然”。

今天的文章不是告诉你如何治疗抑郁症。当然,如果你真的想问,我只能说“找专业人士,专业对待!”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,我们如何调节情绪,保持愉快的心情,“预防抑郁”!

01

不要总把心情不好当抑郁
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总是说他们患有抑郁症。

心情不好,怀疑自己抑郁;食欲不振,怀疑自己抑郁;很难不被理解,怀疑自己“抑郁”;晚上睡眠质量不好,怀疑自己抑郁了。我觉得这些都是“抑郁症的征兆”,我判断自己是抑郁症。

那不是真的。抑郁症不是这样的。抑郁症是在专业机构诊断,等待医生的判断,而不是你想的那样。这种自信会让我原本无事可做的事情变成现实。同时也会让我陷入痛苦的沼泽,无法爬起来。

我们需要区分抑郁症和抑郁症,抑郁情绪是我们所说的“假抑郁”,是一次性、短期时间内出现的症状。.

以前咨询的时候,经常有人问我有抑郁症怎么办。后来才知道,因为刚换了新工作,不适应新环境,导致工作不理想,心情不好,觉得自己患上了抑郁症,越来越焦虑。

生活在社会环境中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收到一些来自外界的不良信息:

在公司,被老板批评,和同事不和,心情不好;在家不被父母理解,心情不好;感情中和伴侣吵架不好;遇到生老病死,天灾人祸,心情都不好;……

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抑郁症,而不是“抑郁症”。

要是在遇到难过的事情时没有相应的悲伤情绪,才是需要注意的。

但是,抑郁症不一样,它的定义也很宽泛。通常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,会出现显著而持久的抑郁,与环境状况关系不大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。

很多人看完文字后会习惯性地穿上自己,容易导致疑病症,可能没那么严重。所以,如果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不合适,不要贸然定义。必须及时去精神科做详细检查,有权威医生的诊断证明后才能去。

02

这不是抑郁,只是情绪在操纵你

Miko曾经对我说:“为什么我总是看起来不开心,不开心,但我有时会笑。”

我告诉三木,“你没有抑郁,你只是抑郁。那些抑郁的人笑起来就绝望了。”

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好像每天都很开心。

不可否认,如果没有什么超级大的事情,我每天都会过得很开心,因为这份幸福是我给自己定的,我们的幸福可以给自己。这是我获得的一点经验。

给自己的心 “做减法”

最近,我们总能听到人们常说,我们应该果断地“减去”生活。

例如:

“衣柜里全是衣服,但似乎有一个装满衣服的衣柜,但很少有我们喜欢穿的。这个时候,我们会陷入一个选择的困境,眼前摆着一堆耀眼的衣服,却不知道如何选择。

因此

在选择上我们迟迟做不了决定,这会占据我们太多的时间,还会让自己感到焦虑与懊恼。

这时我们可以舍弃一些我们不常穿的衣物,腾出空间,减少选择的时间,提高了效率,同时能让自己感到轻松。”

其实心也是如此,仓央嘉措的诗是这样表达的:

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,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,这佛光闪闪的高原,三步两步便是天堂,却仍有那么多人,因心事过重,而走不动了。

这是说,我们的一生承受了太多东西,心里埋了许多的陈年旧事,把自己压得都喘不过气。

给“心做减法”可以试试这么做。

案例:“夜深了,我为什么还不想睡觉?为什么我要熬夜那么晚睡呢?”

我总结出了两个方面的原因:

一是外界的诱惑。

比如游戏对我的诱惑,想着睡觉前打盘游戏吧。一盘打完半个小时过去了,再打一盘吧,也就半小时,然后两个小时过去了,一看时间凌晨两点了,距离起床上班还有5个小时,这时焦虑感又出来了,心情郁闷了。

二是压力。

比如生活的压力、工作的压力、挣钱的压力、交友的压力,自己给自己施加超出能力范围的压力等等。这些种种一直充斥在我们心中,占用了我们的休息、睡眠时间,这就会让我们的身体、健康受到了威胁。

这时我就会为了让自己保证睡眠时间,给心做个减法,让欲望“断舍离”。

像收纳房间一样,把欲望一件一件的从心里拿出来,问问自己,“睡前打游戏”可不可行,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?

这时我会得出:

睡前打游戏,会让大脑重新兴奋,回到工作运转当中,也容易使自己焦虑,等睡不着的时候,心情会很压抑,睡眠质量没有办法保证,第二天的状态会差,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,还严重破坏了身体的正常运转,给身体带了不同程度的伤害。

这样自己就会做出选择,“睡前打游戏不可行”,这个欲望得丢,从心里拿出来。该扔的扔,该丢的丢,心中欲望一个的减少,留下的都是目前最珍贵,最需要的。

这就是给自己的心做减法,不要试图用各种繁琐、悲欲来填满自己的心,当心有了空间,人就会渐渐地轻松。

承认自己的不完美,允许失败

敏儿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,时时刻刻都要让自己保持在最好的状态,决不允许自己出一点的差错。

有一天,敏儿被同事指出工作上的失误,这让敏儿没有办法接受,感觉自己要崩溃,半个月她都郁郁寡欢,感觉自己失败,沉浸在失败的痛苦漩涡中出不来。

敏儿的例子告诉了我“完美并不能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,当我们过度地追求心中的完美时,反而会将自己迷失在追求完美的路上,最后会像敏儿一样因达不到完美而陷入在痛苦的境地中无法自拔。”

“完美”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太沉重了。

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:

“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失眠症、强迫症患者,往往都是有抱负、有创意、做事非常认真的人。而他们却陷入了两个致命的心理误区:其一,认为自己必须是完美的;其二,认为自己必须是最好的。”

有些人总会害怕自己出错,整天都提心吊胆的过日子,处处谨慎小心,生怕出一点点的差池,这样的人生怎能真的健康快乐呢?

若是我们不事事苛求完美,允许自己偶尔犯些错误,偶尔偷个小懒,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,告诉自己我们是一个凡人,可以享受凡人的一点权力,这样我们的生活会轻松很多,轻松了,人就会开心、快乐了。

我们不刻意的追求完美,而是把目标定在现阶段可以容易达成,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。

如若犯错,告诉自己没有关系,我们都不是完人,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完美,只要记得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。

弗洛伊德说:

“如果人们能够多容忍自己的不完美,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”。

03

给自己设置“一键快乐”

小纯是一个爱笑的姑娘,每当和她靠近,总会被她的阳光、热情、正能量给吸引住,让人感觉小纯闪闪发亮。

我问小纯:“为什么每次见你都很开心。”

小纯说她很喜欢一句话: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。

确实,爱笑的人,内心深处总有一抹温暖。

每天出门前,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,告诉自己今天很棒哦!

小纯以前不是一个爱笑的姑娘,她不爱讲话、不爱聊天、不爱笑,与大家显得有点格格不入。后来小纯觉得这样的日子很难熬,每天都开心不起来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,她很羡慕身边那些说笑就笑,说哭就哭的人。

小纯说:“不,不行,我不想过这样的日子,我的生活不该是这样的。”

小纯开始每天出门前都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加油打气:“今天的你很棒哦!”并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,这让小纯从出门的那刻起,心情就被打开。

我们的生活,开心与否,其实都是我们自己,我们想让自己开心就让自己开心。

当我们把心里的欲望清理成“精品”的时候,那就不会有那么多烦心的事情。工作、生活总会有压力、总会有不顺的时候,但我们不要把自己困死在这个胡同了。

要是我们天天在想、在抱怨“工资总不涨,生活要过不下去了”这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和抑郁情绪,既然都这样,已成事实,何不接受这个事实?给自己重新铺路呢?

是要提升现阶段的工作能力还是另谋出路,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很多时候的“烦躁”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,却不想思考要怎么处理,将自己堵得死死的。

给自己多点快乐的空间与时间,告诉自己,开心是这样过,不开心也是这样过,那我为什么不能开心点呢?心情好了,日子也就好过了,人也就开朗了。

当有抑郁情绪出现的时候,不要慌,告诉自己:这是暂时的,不会陪伴我们太久,这不是抑郁,不要担心。

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,太阳还是可以重新回来,我们的生活依旧会美好如初。

作者 | 曾婷婷 从事心理行业两年,热爱心理学,对心理学有自己的理解。坚信着比别人晚一步放弃,就比别人多一分成功的机会。

版权声明

网站资料部分均来自于网络,如若涉及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核实后立刻删除!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